明德主页| 融合服务门户| 图书馆| 董事长信箱|
学校召开校领导班子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会
——  锚定发展方向 擘画“十五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蓝图
2025-11-18 党委组织宣传部 作者:王云龙 图片:郭益恒 审核:张亚平 点击:[]

为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10月27日至11月10日,学校先后召开4场校领导班子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分别围绕学校“十五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等专项规划及总规划框架结构进行研讨交流,凝聚发展共识。全体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教辅单位、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并研讨交流。会议由校党委书记马川鑫主持。

马川鑫在开篇讲话中指出,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学校破解发展难题、明晰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而四个专项规划是支撑学校总规划落地见效的“四梁八柱”。他强调,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立足“十四五”发展基础,直面“十五五”机遇挑战,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让规划真正成为指导学校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回顾“十四五”:四大领域多点突破,发展根基持续夯实

研讨会上,各分规划负责校领导就“十四五”专项规划完成情况作简要汇报,用数据和成果展现发展实效。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校长王志刚在交流中指出,学校坚持引培并重,专兼结合,不断扩大教师规模,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加快培养培训步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建设了一支师德好、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且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自有专任教师数量较“十三五”显著增长,11人获评校级教学名师,选聘学科首席专家13人、学科带头人26人、学术带头人105人、青年学术骨干103人,构建和完善“1435”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体系。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学科研能力稳步提升。

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副校长朱延波表示,“十四五”期间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陕西省教改项目9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3门,形成“三三四”实践育人特色和“2348”实践教学体系,8个专业获得学位授予权,建设9个校级优势学科、4个特色学科、5个培育学科,学科专业影响力持续扩大。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星介绍,学校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建成网络数据中心和一批业务系统、融合服务门户与移动校园APP,实现校园无线有线网络全覆盖,在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能、共享信息资源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有效满足了师生信息化基本需求。顺利通过教育厅“数字校园”达标建设评估验收,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校园建设方面,副校长陈鹏介绍,“十四五”期间,学校完成了新功能区、图书馆扩建、四季廊桥报告厅、明奥运动馆、植物馆、明康医院扩建、宿舍楼及教学楼装修改造、田径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同时改造升级了校园生活、道路及绿化景观等设施,为师生营造了更加优质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

研判“十五五”:把握形势机遇,直面挑战担当

校长王志刚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文件,对“十五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时期学校面临的形势任务、机遇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从外部环境看,国家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出台一系列支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为学校争取资源、提升层次提供了有利契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化,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他强调,当前学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区域内同类高校竞争日趋激烈,在优质生源、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竞争压力持续增大;二是部分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特色优势不够突出;三是师资队伍结构仍有短板,顶尖人才和青年骨干培养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四是信息化建设方面,数据共享和深度融合有待突破。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

擘画新蓝图:明确战略目标,细化举措路径

各分规划负责校领导结合“十四五”发展基础和“十五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形势研判,汇报了“十五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分规划总体战略目标及具体举措。

信息化建设将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科学创新、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实现校区协同,奋力打造开放、绿色、高效、共享、创新、安全的数字化生态校园。通过升级校园网络核心架构,构建融合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和全域数据资源智能中枢,打造4大智慧空间和8大提升工程架构体系,致力于建设一个全面的“智慧”校园。

学科专业建设坚持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强本申硕作为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以深化内涵建设发展为支撑,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为突破点,构建适应需求、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通过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申报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抓手,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能力提升为重点,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师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校园建设将以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高雅为建设导向,聚焦教职工科研教学生活需求及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推进现代化特色化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管理精细化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交流促共识:凝聚合力,推动规划落地

在研讨交流环节,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就规划内容提出意见建议。强调信息化建设应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开发个性化智慧教学工具;学科专业建设要强化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注重青年教师成长,建立“传帮带”长效机制,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才。

马川鑫在总结讲话中对大家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编制学校“十五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不仅是对学校未来五年及中长期发展的系统谋划,更是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对接区域发展布局、破解自身发展瓶颈的必然要求。四大专项规划是学校“十五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要坚持战略引领、核心支撑、保障落实的逻辑主线,衔接好发展基础、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关键板块,确保“十五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框架清晰、逻辑严密、衔接顺畅。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持续更新教育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他要求,相关部门要梳理汇总研讨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条:凝聚青春力量 共迎评估大考|学校成立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生宣讲团!

师资队伍
招生就业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