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主页| 融合服务门户| 图书馆| 董事长信箱|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学校开展“到延安去”·明德学子圣地行实践研学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立德树人工作的安排部署,11月8日至9日,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代表、党校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培训班学员近200名师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两天的“到延安去”·明德学子圣地行实践研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移动课堂、情景体验等多元化形式,持续丰富党校教育培训模式,着力提升学校思政育人实效。副校长陈鹏全程参加活动并作动员讲话。

11月8日清晨,一场简朴而庄严的出征仪式在学校中心广场拉开序幕。陈鹏为实践团授旗,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象征着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也承载着组织的殷切期望。学员们精神饱满,满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与崇敬,踏上了追寻初心之旅。

在奔赴精神高地的路上,车厢化作课堂,一场“声”入人心的“行走的思政课”随即展开,思政课老师分别围绕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结合革命先辈在延安时期的奋斗历程为全体学员讲授专题党课。理论的余音还未散去,嘹亮的歌声便在车厢内回荡开来,一首首红歌,唱出了明德学子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对革命先辈的敬仰,让红色精神在理论与歌声的共鸣中深深扎根,实现了从思想启迪到情感升华的完美闭环。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枣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学员们驻足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址前,切身感受到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与氛围,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以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大量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雕塑场景,生动再现了延安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和革命先烈们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岁月,进一步深化了学员们对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在南泥湾,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教学,学员们深入了解了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在这片土地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将“烂泥湾”变成“好江南”的艰苦历程和辉煌业绩,毛主席那一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激励着明德学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在庄严肃穆的党徽广场,全体学员列队肃立,集体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经典篇章,并在党徽的见证下庄严宣誓,铿锵的诵读声与激昂的入党宣誓词交织回荡,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在延安红街《再回延安》剧场内,在声光电的交织中,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化作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许多学员眼含热泪,深刻体会到革命的艰辛与信仰的力量,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实现了从历史认知到情感认同的跃升。

活动期间,学校与延安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举行了“到延安去”·三秦学习圣地行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此次合作进一步完善了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延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力。

思政课教师周蓓蓓深有感触地说:“这次‘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故事成为‘会说话’的活教材,明德学子在这里与历史深情对望,延安精神变得可感、可触、可传承,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血脉延续。”

“延安的研学之行,于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党性锤炼,我将把这份感动与收获转化为前进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党校学员王思悦谈到。

“延安是一部厚重深邃、永远读不完的书。”党委组织宣传部副部长张亚平总结到,“组织‘到延安去’·明德学子圣地行实践研学活动,是雷竞技官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引领明德学子在这座‘大学校’中精读红色经典,筑牢信仰之基,将延安精神内化为奔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分批次组织学生开展“到延安去”·明德学子圣地行实践研学活动,切实将延安精神内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与扎实行动,积极引导明德学子在革命圣地中汲取精神力量,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无愧于历史的青春华章。

上一条:学校机关第一、第七党支部赴秦岭违建警示教育中心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实践育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