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是什么?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类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1. 钟摆效应

“钟摆效应”指个体在情绪、态度或者行为上表现出“极端化波动”的现象,即从一个极端状态(如过度积极)逐渐过渡到另一个极端(如过度消极),并在达到新的极端后趋向于回归中间状态的过程。当我们经历强烈的喜悦、兴奋后,与之相反的低落、沮丧情绪往往会不期而至,且强度与先前的情绪成正比。这并非意志力薄弱,而是大脑在寻求情绪平衡时的自然反应,如同身体在剧烈运动后需要休息一样。
举例:当你下定决心要健身时,前几天严格执行计划,早起跑步、控制饮食,可一旦遇到加班、聚餐打乱节奏,就彻底放弃,开始熬夜、暴饮暴食,从极度自律直接滑向放纵摆烂。
2.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如果你对他人或自己抱有的积极期待,往往会促使对方或自己朝着这个期待的方向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心理暗示具有强大的动能,可以促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发生同向改变,进而使该期望得以实现。
举例:有一个班级,老师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并告诉他们经过智力测试发现他们很有潜力,很有希望成为尖子生。一段时间后,这些被选中的学生成绩真的有了显著提升,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了老师的积极暗示。
3.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举例:在一个小区里,有一面墙被人涂鸦了,没有及时清理,过了一段时间,这面墙就被涂得乱七八糟,而且周围的墙也开始出现涂鸦。
4.酸葡萄和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效应是指当人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挫折感,为了解除内心的不悦与不安,人们就会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从而使自己从烦恼、不满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甜柠檬效应是指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这同样是内心的一种自我安慰。
举例:一个人没有竞选上班长,就说班长这个职位其实很麻烦,没什么好的(酸葡萄心理);你买了一双鞋子,回来后觉得价钱太贵,颜色也不如意,但你和别人说起时,你可能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材质是高档皮料,即使价格贵点也值得。(甜柠檬心理)。
5. 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是基于根据自身的个人喜好出发,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使得最终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举例:当你觉得一个明星长得好看,就默认他演技好、人品佳;当你看到同学某次考试作弊,就觉得他平时也经常不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