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明德大讲堂】第七十八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智慧及其现代意义

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认知,引导青年学子从传统智慧中汲取精神养分,11月10日晚19:00-21:00,雷竞技官网“明德大讲堂”第七十八期在四季廊桥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邀西北政法大学张周志教授担任主讲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智慧及其现代意义”为主题,为12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文化厚度与现实温度的分享。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惠斌主持。


讲座开篇,张周志教授以《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经典论述切入,结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积淀,梳理了中华人本思想从先秦儒家“仁者爱人”到道家“道法自然”的发展脉络。他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智慧并非孤立的理念,而是“以人为核心、兼顾群体与自然”的系统思想——既强调个人品德的“修身自省”,也注重社会层面的“包容共生”,更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特质正是当代社会化解精神焦虑、生态矛盾的重要文化资源。

当话题转向“现代意义”,张周志教授从社会治理、个体成长、文明互鉴三个维度,将传统智慧与当代现实紧密联结。在社会治理层面,他提出:“‘民惟邦本’的理念并非过时的‘民本’,而是现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文化源头;‘德主刑辅’的智慧,也为当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提供了历史参照。”在个体成长层面,他以“言而有信”“知行合一”为例:“传统人本思想中的‘诚信’,既是个人品德的基石,也契合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知行合一’则能引导青年跳出‘知识焦虑’,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而在文明互鉴层面,他强调:“中华人本思想中的‘和而不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密码——它不追求‘同质化’,而是在尊重差异中实现共生共荣。”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惠斌在总结中指出:“张教授的分享让我们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活的基因’——它的人本智慧,既能解答当代人的精神困惑,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参会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表示:“这场讲座为我们的课程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今后会更多地将传统智慧与现实问题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上一条:以多元一体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条:《在信息茧房中坚守辩证唯物主义——当代青年的思辨课》